- 嚲
-
(嚲, 亸)
duŏㄉㄨㄛˇ〔《廣韻》丁可切, 上哿, 端。 〕1.下垂。唐 岑參 《送郭乂雜言》詩: “ 朝歌 城邊柳嚲地, 邯鄲 道上花撲人。”宋 周邦彥 《浣溪紗慢》詞: “燈盡酒醒時, 曉窗明, 釵橫鬢嚲。”清 洪昇 《長生殿‧驚變》: “軟咍咍柳嚲花欹, 困騰騰鶯嬌燕懶。”葉聖陶 《倪煥之》一: “火焰時時像將落的花瓣一樣嚲下來。”2.搖曳;飄動。唐 姚合 《霽後登樓》詩: “碧池舒煖景, 弱柳嚲和風。”五代 李存勗 《陽臺夢》詞: “笑迎移步小蘭叢, 嚲金翹玉鳳。”唐 秦韜玉 《題刑部李郎中山亭》詩: “瘦竹嚲煙遮板閣, 卷荷擎雨出盆池。”明 湯顯祖 《紫釵記‧花苑盟春》: “一簾春色如雲嚲, 咱高燒銀燭到更殘。 怎說起送你個趁春風遊上苑。”清 龔自珍 《喝火令》詞: “端正當窗戶, 停勻嚲步搖。”3.鬆弛。 參見“ <<嚲鞚>> ”。4.同“ <<躲>> ”。 躲避;隱遁。宋 洪邁 《夷堅甲志‧車四道人》: “道人安寢自如, 撼之不動, 外人云, 又被渠嚲了六十年, 可怪可怪。”宋 楊萬里 《不睡》詩: “醉裏不知何處嚲, 等人醒後一時來。”《宣和遺事》前集: “﹝ 王成 ﹞前去 宋公 莊上捉 宋江 , 爭奈 宋江 已走在屋後 九天玄女廟 裏嚲了。”5.指責。 參見“ <<嚲剝>> ”。
Ханьюй Да Цыдянь. 1975—1993.